摘要
本文基于某电缆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数据,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及管理体系,探讨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优化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参考。
背景与目的
电缆行业是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高温、粉尘及化学物质暴露等。本文通过对某电缆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估,旨在全面识别和分析其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现有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并为改进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概况
地理位置及生产规模
企业位于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交通便捷,地理环境适宜。其生产规模涵盖年产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及相关产品数十万公里。工厂分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和辅助区域,各区域功能明确。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
企业劳动定员13人,采用长白班工作制,年工作300天。生产工艺主要涉及拉丝、绞丝、挤塑等多个工序,劳动者主要从事设备操作、质量检测和材料搬运等工作。
使用原辅材料
企业生产过程中需使用PVC电缆料、交联料、铜导体及部分化学品(如油墨和清洗剂)。这些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释放出粉尘和有害气体。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物理危害因素
- 高温:挤塑和交联工艺中产生。
- 噪声:主要来自拉丝机、绞丝机和焊接设备。
- 工频电场:火花检验设备运行时存在。
化学危害因素
- 粉尘: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粉尘在投料过程中产生。
- 气体:挤塑过程中可能释放氯乙烯和盐酸,喷码过程中存在二甲苯及稀释剂挥发物。
特殊危害因素
- 全身振动:由叉车操作产生。
- 电焊弧光:焊接过程中对视觉产生刺激性影响。
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
健康风险
长期接触噪声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高温作业增加中暑风险;化学气体吸入可引起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
接触水平
现场检测表明,多数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规定限值内,但个别环节如焊接作业存在短时暴露浓度较高的情况。
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防护设施与设备
企业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已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在噪声较大的生产环节,采用了设备减震和隔音措施,例如,拉丝机、挤塑机等设备已安装减震基础;在有害气体排放较为严重的作业区,设置了局部排风装置,如挤塑机和喷码机上方安装了吸风罩。然而,尽管已有防护设施,部分作业区的通风效果仍不足,特别是高温和化学品挥发较为严重的区域,防护设施仍需进一步改进。
个人防护装备
企业为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配备了基本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口罩、耳塞、护目镜等。然而,部分岗位的个体防护措施执行情况较差,部分员工未佩戴全套防护装备,存在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
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从现场监测结果来看,防护设施在部分作业环节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局部排风设备对化学气体的排放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整体防护措施的覆盖面和执行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于长期暴露于高温和噪声环境的员工,防护效果依然有限。因此,现有防护设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在高危工序中加强防护措施的执行力度。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管理体系
目前,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主要由企业行政人员兼职负责。缺乏独立的职业卫生管理团队,导致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滞后。尤其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未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定期检查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松散。
职业病健康监护
尽管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但未开展全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也未建立员工的职业健康档案。此外,企业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的健康状况未能得到有效跟踪和评估。
培训与宣传
企业未开展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虽然员工对日常防护措施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的职业病防护知识缺乏专项培训。职业卫生相关信息的公告栏、警示标识等方面的设置也存在不足。
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问题
- 防护措施不足:部分作业区通风设施不完善,部分岗位防护措施未严格执行,个别危险因素的暴露浓度较高,防护设施存在盲点。
- 管理体系不健全:未设立职业卫生专门管理机构,管理责任不明确,职业卫生工作执行力不足。
- 健康监护薄弱:缺乏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员工健康档案,未开展系统的职业病防治培训。
- 安全文化缺乏:企业未设立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员工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改进建议
- 防护设施改进
- 对现有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增加高温和化学气体排放区域的排风设备,提高通风效率。
- 对噪声和化学气体产生较多的岗位,增加局部排风装置,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 在关键岗位增加个人防护装备,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执行。
- 职业卫生管理改进
- 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系统性和执行力。
- 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全员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措施。
- 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评审与改进,确保管理措施与防护设施持续优化。
- 职业健康监护与培训
- 设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健康状况得到持续跟踪和评估。
- 开展全员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并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培训,增强安全文化建设。
- 警示标识与应急预案
- 在各类危险作业区域增设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加强对员工的防护意识宣传。
- 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应对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的能力。
结论
通过对某电缆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的综合评价,发现该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虽然已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但整体管理体系和防护设施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应尽快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优化防护设施,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开展系统的职业病防治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提升员工健康水平,同时也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健康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