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某加油站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分析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评价结果,探讨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文章旨在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与目的
项目背景
拟建加油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项目性质为新建,投资总额约xxxxx万元。项目包括4个油罐、1座加油罩棚及配套的站房、公用工程等,旨在服务周边区域的成品油零售需求。
评价目的
本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危害程度,并提出合理的防护对策,为项目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意见,确保职业病防治设施能够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工程分析
总体布局
加油站总平面分为油罐区、加油区、站房及公用设施区。油罐区位于站房西北侧,采用埋地式设计,罐区设有4个不同规格的SF双层防渗油罐。加油区设有1个加油罩棚,棚内包含6个加油岛,每个加油岛安装1台四枪加油机。
生产工艺
主要工艺包括卸油和加油环节:
- 卸油:槽车通过密闭管道向油罐输送燃油,同时利用油气回收系统减少油气逸散。
- 加油:通过加油机向车辆加注汽油或柴油,同时实施油气回收处理。
劳动定员与生产制度
加油站劳动定员共x人,实施三班两倒工作制,加油员每班工作xx小时,其余人员为长白班制。全年工作xxx天。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害因素
- 化学因素
- 汽油和柴油: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
- 油气逸散物:可能含有甲基叔丁基醚、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等。
- 物理因素
- 噪声:来自发电机、卸油设备等。
- 工频电场:配电设备运行时产生。
- 环境因素
- 高温:夏季露天作业环境下存在较大热应力。
- 有限空间危害:污水池、隔油池清淤及油罐维修可能导致缺氧、中毒等风险。
危害分布
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
- 油罐区:存在噪声和化学物质暴露。
- 加油区:汽车尾气、一氧化碳和其他燃油成分挥发物的接触。
- 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室:噪声、工频电场及柴油废气危害。
防护措施现状及有效性评价
防护设施与设备
- 油气回收系统
在卸油和加油过程中,项目配备了油气回收系统,通过管道将油气回收到槽车或油罐中,从源头减少了油气的逸散,降低了有害物质对劳动者的影响。这一措施在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对油气回收的要求。 - 噪声控制设施
由于加油站涉及机械设备如加油机、柴油发电机等,噪声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此,项目使用了低噪声设备,如选用静音型发电机和低噪声加油机。油罐区和加油区的设备安装均采用了隔音措施,噪声源周围设有吸音墙和减震装置,减少了对作业人员的噪声暴露。 - 通风与空气调节
加油站内部和加油罩棚均设有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站房内办公室、便利店、休息区等区域使用了空调系统,并配有机械排风设备,确保空气新鲜。尽管如此,某些区域如油罐区和加油区仍需进一步改进,增加局部排风设施,避免有害气体的滞留。 - 个人防护用品
加油站为高危岗位员工提供了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手套、防护服和耳塞等。但部分岗位,尤其是负责清理污水处理池和进行设备维修的人员,尚未配备专门的防毒面具或有害气体检测设备。对于长期接触柴油、汽油及其挥发性成分的人员,应加强防护设备的配备。 - 应急救援设施
项目配备了消防沙池、灭火器和应急泄漏处理设施,以应对可能的火灾、爆炸和化学品泄漏事故。然而,针对化学品泄漏、硫化氢中毒等紧急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仍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清淤和维修作业中,存在缺氧和中毒的潜在风险。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管理体系
目前,项目单位未设立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制度上,企业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涵盖职业病防护、健康监护、应急预案等内容。但执行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应急演练、健康监护和定期职业病危害评估方面,缺乏系统的落实和执行。
职业健康监护
企业未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尽管劳动者参与了入职体检,但未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对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的员工缺乏健康追踪。健康监护主要集中在基础的体检,缺乏针对性和长效机制。
培训与宣传
项目单位未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于新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较为薄弱。尽管在劳动合同中有告知职业病危害的条款,但由于实际培训的缺失,员工的防护意识普遍较低。职业病危害的宣传和教育主要通过公告栏和定期的安全会议进行,但宣传效果较为有限。
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存在问题
- 防护设施不完善:部分作业区(如污水处理池、油罐区)的局部排风系统和通风设施尚不够完善,部分岗位的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尤其是高风险维修作业。
- 管理体系薄弱:虽然有一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但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强,职业卫生工作处于较低水平。
- 健康监护不足:缺乏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护,尤其是对长期接触化学品的员工没有做长期健康追踪。
- 安全培训不到位:虽然有一定的安全教育,但整体防护意识较弱,尤其是在新员工和高风险岗位的培训方面存在缺失。
改进建议
- 加强防护设施建设
- 增加油罐区和加油区的局部排风系统,确保有害气体有效排除,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 为维修和清淤作业人员配备专门的防毒面具和气体检测设备,确保作业安全。
- 强化高温作业环境的防护措施,在油罐区及设备维修区增设临时降温设备和更有效的通风设施。
- 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 设立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独立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明确职责,确保管理制度落地。
-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对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长期跟踪。
- 开展更为系统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增强员工的防护意识,特别是新员工入职时应加强针对性职业病危害教育。
- 增强安全培训与宣传
- 定期组织全员参与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特别是危险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 设置醒目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确保员工随时了解潜在危害,并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 完善应急预案与演练
-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完善应急预案,尤其是在清淤、维修等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详细的应急处置程序设计。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在突发职业卫生事故中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
结论与展望
根据对某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的预评价,项目在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方面已采取一定的措施,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健康监护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改进,能够有效降低职业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同时,随着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推进,企业应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确保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